Pages Menu
   
Categories Menu




英途说:11月13日-20日,英途携手国信证券研究所,与纪源资本、松禾资本、昆仑万维、景元天成、海王银河、三元基因、GIMDx、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卡尤迪、多和美、海南海药、海王汇通等企业家奔赴波士顿,对话精准医疗、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前沿创新企业,探索波士顿的科技创新理念。一个礼拜的深度考察,中国企业家们实地感受到了波士顿精准医疗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健全高效的医疗机制,并带来对中美大环境的分析和对整个行业的深刻思考,相信会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樊飚
景元天成副总经理


这次来波士顿收获非常大。虽然看得很多项目在国内也有类似的,但是他们与美国还是有差距。比如在哈佛附属医院看的皮肤癌的项目,他们在美国甚至全球做到了病理学方面的第一。我觉得这样接触专家的机会非常难得,我们平时想认识他们都找不到渠道,所以以后要把关系搭上,可以做很多事情。

这次主要考察精准医疗,我看到了很多做生物创新药、抗体药、基因治疗药物的项目,跟国内相比,他们的研究的强大之处在于大量的基础研究,这正是我们国内欠缺的,无论民营国营。另外,我了解到他们有的研究团队可以以找到某种疾病的基因片段、基因缺陷的联系为突破口,另一个团队能够设计出药物并且能做到临床一期二期的完成。这样的工作量他们可能只需要医院里的两个研究团队,但在国内可能是很多研究所协同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要追赶的地方、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贺平鸽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简单回忆一下我们的行程,我们这次对波士顿的全产业链看的很全,大概包括五个方面:创新药物研发、科研服务、医疗服务、行业协会和器械,百闻不如一见,虽然之前十几年我们一直很关注这些,但真的还是都是皮毛。来了之后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的创新药和医疗科技能走在世界前列,我觉得是因为整个机制、生态都特别健康向上,而且很有效率。

李昕昕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次参观的过程中,英途给我们的照顾、服务非常周到,选择的机构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我感慨良多。我在公司主要做金融方面的工作,对具体的研发了解不深入。希望回国之后途友们能够多多联络,把中国的医疗产业和相关的科研项目移植和嫁接在一起。

刘一凡
海王汇通投资总监



这次来,我最大的感受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美国的医疗领域,华人现在逐步走向一线或者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这就说明中国在整个人才领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我个人感觉医疗领域更多的还是以技术驱动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技术相关的人才是很核心的发展源动力。我们公司投资了一些相关的医疗器械的公司,也一直在观察他们的发展,他们现在在和美国合作、引进人才,对现有的技术难题做科研工作,我认为他们在这方面的交流会更频繁。


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国内的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从整体地对比来看,会更接近于美国的模式,当然什么时候落地还不好说。因为欧洲的全民医保模式对于中国来讲,不论是财政负担还是基层的保障体系,都还不能完全达到。但是在美国这样的以医保和相关的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为依托的模式中,政府更多扮演的是一个价格接受者的角色。在投资空间上的早期布局是很有意义的,包括数据的采集、使用信息和测算等等。

刘子夜
GIMDx总裁兼CEO


在短短的几天,我就能找到了一两个可能继续跟进的公司,这个效率很高。波士顿确实是美国生物医学创制的第一中心,通过国信证券和英途的安排,密集地来了这么多家,我觉得机会非常好。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罗鶄
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董事兼常务副总裁


这是我第三次来波士顿,之前也接触到一些企业。但是这次使我对美国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包括转化的理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未来我们自己内部基金的运作是很有帮助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我觉得即使在波士顿这种人才济济、资源丰富、创新前沿的地方,做早期投资同样是处处有风险的。在投资上,如何更好的把控风险,对于我挑选企业来说,是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这次我们拜访的两个风投,他们都有参与企业建立的经历,再去帮助企业发展。在我们的运行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案例。但是为什么目前这种基金的运行跟传统的不太一样,甚至整个基金公司都是这样一种运行模式?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一个是价格的因素,可能其他的投资方向热点已经很贵了,被迫去找一些比较早期的;第二是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多新的东西能够在大学挖掘出来,能够被更早的介入、占领。但我个人觉得,作为风投来说,基金在开始时候百分之百持有股份的方式还是并不多见的,哪怕是在美国。


另外我觉得美国早期的风险投资和创新能做的特别好的原因,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退出机制,就是并购。其实很多初创的公司最后都是卖掉的,但这在中国,我认为目前还很不成熟,这也是阻碍国内创新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比如说国内都是上市公司在做收购,这会影响其利润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度。所以上市公司占有了很多的资源,其实是有很多的条件去做收购兼并的,但是因为大家都看重利润和收入,影响了它做这些事情。


现在也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在体外做基金、做相应的产业布局,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趋势,也是未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并购的一个重要的点,我对此充满信心。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中国在产品创新方面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创新企业在中国涌现。

王志红
海王银河总经理



对这次活动说三点收获。


第一个就是看到了最先进、最前沿的的医药研发。我看到最先进的不管是分子生物学、基因,还是单抗,只要有想法,就会有人去践行。不管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个做VC的朋友讲,在临床前一期的成功率12%,二期的成功率30%多,到三期成功率60%左右。像这样淘汰下来,如果从最初的想法,从临床前到临床,这种成功概率95%都不行吧。但是这么多人投身其中、在研究这个事情,才促成了最先进的药品的变革和变形。这样的项目很多,回去后我们要再仔细地筛选。


第二个,因为我们是做具体项目的,所以更感触于他们的组织保障体系。有什么样的机制,怎样匹配资源才能做成这件事。包括杨博士,包括贺老师讲的行业协会、大学、自然协会,各种的保障体系,我觉得对我的影响很大。回去后我们要找资源,找准方向,结合我们的资源,匹配一些东西,看能做点什么。


第三个呢,项目特别多,就是回去要初筛。通过这次活动认识了很多人,知道了很多项目,了解了很多的公司。对下一步接洽可能会有好处。

杨瑾
松禾资本医疗健康基金业务合伙人



我谈一谈收获特别大的几点感想:


第一,我发现美国这边创业的想法和中国很接近。从细分产业来讲,中国和美国的时间节奏是比较一致的,这是我比较深的一个体会。而且大家的商业模式、思考的通路逻辑也非常相似。但是不一样的地方是美国很有这样机制的土壤,从医疗服务、医疗数据到最终转化的驱动力,通过这次考察,我更加明确了,它是以支付为核心的驱动力。从实现层面来讲,它从数据这一块儿怎么形成,我觉得在这一块儿中美将来会有很好的交流。未来我们可能会在这一块儿做更多的衔接。


第二点,我觉得制剂技术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因为从发明来讲,刚才王总分享了,可能一期只有12%左右、二期30%,三期60%多。在中国,可能大家觉得生产工艺、制剂类的项目更安全一些。所以从落地的角度讲,我觉得这些是非常有前景的,也是我们所关注的。

张晖
海南海药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这次看到了全世界最前沿的医药研发企业,对我们来讲,回去以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和理解,也将和公司同事一起来探讨美国的这种研发模式,在我们国内哪些是欠缺和值得借鉴的。


文来自于英途原创

扫描即可分享全球创新趋势